2025年4月23日,红牌楼复元驿站组织开展了“愈见美好·共创未来”同伴支持小组第六节活动,也是本次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。本次活动带领康复者们走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通过实地参观与互动体验,将前五期手工创作的学习成果延伸至更广阔的文化舞台,为康复者们的社会融入与心理康复画上圆满句号。

从手工创作到文化探索:六期活动的成长轨迹
自4月7日启动以来,该同伴支持小组以手工制作为载体,循序渐进地帮助康复者提升社交能力与自我价值感。从首节的姓名牌制作破冰,到马赛克杯垫、非遗烧箔画、流沙画、漆扇等主题活动的开展,组员们在创作中逐步建立起信任与协作关系。每一节活动都注重将艺术疗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,如烧箔画和漆扇制作让康复者亲身感受非遗魅力,而流沙画等动态艺术则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成就感。这些活动不仅缓解了焦虑情绪,更让康复者重新发现自身潜力。

非遗探访:收官之行
第六节活动走出驿站,带领康复者走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。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,组员们依次参观了织染、漆艺、金属工艺等展区,近距离欣赏非遗精品的独特魅力。许多康复者曾在小组中体验过类似工艺,此次见到更丰富的展品,倍感亲切。互动体验区尤为受欢迎,部分组员尝试了简易编织和传统印染,将前几期学到的技巧灵活运用。参观过程中,组员们积极交流心得,展现出显著提升的社交信心。

心得分享:艺术疗愈
活动尾声,小组在公园中畅谈,一位康复者动情地说:“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做出烧箔画和漆扇,这些活动让我相信,我也可以创造美。”另一位组员分享:“和大家一起专注创作的时光,让我忘记了烦恼。”这些感悟印证了艺术疗愈的成效——通过手工协作,康复者不仅收获了作品,更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。

展望未来:传统文化与康复服务的深度融合
本次非遗中心参观为系列小组活动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。红牌楼复元驿站表示,未来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精神康复的结合点,设计更多元的活动形式,如非遗工坊、社区文化展示等,帮助康复者在传承文化的同时重建社会联结。这种创新服务模式,既彰显了非遗的时代价值,也为精神康复开辟了新路径。
